继2011年7月第一届IBMS策略研讨会,IBMS各位PI于2012年4月13日再次齐聚一堂,在风景如画的溱湖国家湿地公园召开了第二届IBMS发展策略研讨会。会议围绕IBMS现状与发展策略的相关问题,多视角地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苏州大学副校长、IBMS院长熊思东教授首先高屋建瓴地阐述了IBMS的自身定位,及“十二五”期间IBMS的发展走向和应对机遇与挑战的具体策略,并提纲挈领地介绍了此次会议的几大研讨主题:有显示度的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863、973、重大研究计划等重点重大高级别项目的申请,高质量科研成果的发表,IBMS各课题组间的合作,IBMS的运行管理等。各位PI根据自身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大量的数据和事例为支撑,各抒己见,为IBMS的突破性发展出谋划策。

苏州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院长、IBMS PI高晓明教授作为IBMS人才引进的负责人,结合实例着重探讨了高层次人才引进的若干细节问题,如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度的评价、职位的评判、工资福利待遇的提供等,希望本年度IBMS在诺尔奖获得者、院士、千人计划获得者等人才引进方面取得突破。
刘海燕教授作为IBMS研究生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对IBMS研究生管理的各项工作,包括研究生招生、入学、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同时对IBMS研究生的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并将逐步形成有IBMS特色的规范化管理文件。
徐薇教授作为IBMS学术合作交流委员会负责人,指出IBMS要不断加大学术交流的力度,加大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组织承办力度,积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讲学,建立IBMS定期举办高水平学术报告制度,力争将零壹讲堂和学术沙龙打造成有IBMS特色的品牌学术活动。
张进平教授作为IBMS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人,提出IBMS要通过设立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奖励等计划,大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造就一批青年拔尖创新人才,不断培养科研中坚力量,在苏州大学起到引领作用。
戴建锋教授作为IBMS教学研究委员会负责人,细致分析了苏州大学国内首开的免疫学与免疫工程专业即将面临的各项问题,包括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改革,研讨型课程、双语课程、科研创新型实验课程开设,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实施等,希望逐步实现本科生的精英化教育。
此次研讨会的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对IBMS今后的决策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