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我院徐薇教授课题组在寄生虫学领域权威期刊《Parasit Vectors》发表了题为“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Aedes aegypti cecropins and their protection against murine endotoxin shock.”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埃及伊蚊来源的抑炎多肽。
为了顺利完成血餐,蚊虫在叮咬宿主时其唾液腺可分泌多种多样的活性物质来抑制宿主的免疫应答,包括炎症反应。然而,蚊虫来源的特异性抑炎组分尚不明确。我们选取埃及伊蚊为研究代表,通过分析和筛选埃及伊蚊的一系列免疫分子,从中发现五个天蚕素(cecropins)多肽AeaeCec1-5可在体外和体内有效抑制细菌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其中AeaeCec5抑炎效果最为显著,AeaeCec5还可以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感染的小鼠的炎症反应。该工作为解释蚊虫吸血时如何抑制宿主的局部炎症反应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治疗内毒素休克的免疫多肽药物研发提供候选。
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卫林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杨洋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硕士研究生周延东和李敏副教授等参与了该研究,徐薇教授和昆明医科大学的武静副教授为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02830, 31670930)等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