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0日,郑春福教授课题组在国际病毒学顶级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了1篇题为“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1 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UL36 abrogates NF-κB Activation in DNA Sensing Signal Pathway”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报道了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皮层蛋白UL36氨基端的去泛素化酶(DUB)UL36USP,通过其DUB活性去泛素化IκBα抑制NF-κB的激活,从而抑制DNA受体识别信号通路介导的IFN-β的产生,为HSV-1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提供了新见解。?xml:namespace>
HSV-1作为一种典型的双链DNA病毒,感染细胞后会被细胞质中的多种DNA受体识别,其中最主要的DNA受体是cGAS(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识别并结合DNA片段后催化GTP和ATP形成cGAMP (cyclic-GMP-AMP),后者可激活内质网上的接头蛋白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TING招募TBK1(TANK-binding kinase 1)并一同转移到核周内体,分别激活IRF3和NF-κB,介导IFN-β的产生,在机体抵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研究发现UL36USP可以抑制ISD(interferon stimulatory DNA)及cGAS-STING激活的NF-κB和IFN-β,而DUB活性位点突变体则不能。UL36USP抑制超表达cGAS-STING、STING、TBK1、IKK激活的NF-κB启动子,但不抑制p65激活的NF-κB启动子活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病毒感染情况下,UL36USP通过其DUB活性去泛素化IκBα抑制其降解,从而阻碍NF-κB激活来逃逸胞内DNA受体识别信号通路介导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而UL36USP的DUB活性位点突变病毒C40A HSV-1则失去该功能。该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HSV-1逃逸宿主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将为HSV-1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策略。
叶瑞婕硕士和苏晨鹤博士研究生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参与该论文研究的还有徐海燕硕士,郑春福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1795,81571974)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