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徐薇教授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期刊上发表论文

作者:2019/10/25 05:28

201910月,我院徐薇教授课题组在《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frog-derived immunomodulatory peptide promotes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by regulating cellular respons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中国凹耳蛙来源的皮肤修复肽促进创伤愈合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是目前临床上用于促进皮肤损伤修复的主要药物,但生长因子是一种分子量较大的蛋白,对应的生产成本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开发分子量较小的皮肤损伤修复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两栖动物(如蝾螈、蛙)皮肤可分泌多种活性多肽,包括皮肤修复肽。已有研究人员从两栖动物中发现9种具有促进皮肤损伤修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但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阐述。我们以中国凹耳蛙为研究对象,从其皮肤中鉴定出一种皮肤损伤修复肽,可有效促进小鼠全皮层损伤的修复。我们发现:(1)该多肽可诱导巨噬细胞产生趋化因子,促进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迁移至伤口处,从而提前起始和加速皮肤修复过程中的炎症阶段;(2)该多肽可促进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伤口处感染微生物和细胞碎片的清除;(3)该多肽可促进巨噬细胞与角质细胞/成纤维细胞的互作,从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促进角质细胞的增殖等。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皮肤修复肽,并拓展了两栖类来源的小分子皮肤修复肽的作用机制,为两栖动物来源的皮肤修复肽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何小芹博士(同时为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在站博士后)、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杨洋和硕士研究生周延东、昆明医科大学木丽仙博士为该论文第一作者。徐薇教授和卫林副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7086, 81603080, 81673401)和江苏省优势学科等基金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immu.2019.02421/full